在医院急诊室和住院病房里,氯化钾注射液是医护人员最常接触的电解质补充剂之一。这种装在透明安瓿瓶中的澄清液体,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关键作用。作为患者或家属,了解这种救命药的基本常识非常必要。
当人体出现严重腹泻、剧烈呕吐或长期使用利尿剂时,体内的钾离子会大量流失。这时候医生会根据血钾检测结果,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氯化钾注射液。有些心脏病患者在进行强心苷类药物治疗时,也需要通过静脉补充钾离子来预防药物毒性。
正确使用氯化钾注射液需要严格遵循医疗规范。常规治疗剂量为每天3-4.5克,用5%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。需要特别注意,输液浓度不能超过0.3%,滴注速度要控制在每小时1.5克以下。如果滴注速度过快,可能会引起注射部位剧烈疼痛,严重时会导致心跳异常。
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特别警惕。约15%的患者会在输液时感觉血管刺痛,这时应该立即告知护士调整滴速。极少数情况下,如果过量使用或肾功能异常患者用药不当,可能引发高钾血症。具体表现为肌肉无力、心率减慢,这时需要立即停药并采取急救措施。
关于氯化钾注射液的价格,普通规格(10ml:1g)的单支价格在3-8元之间,具体费用因生产厂家和医疗机构等级有所不同。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已将这种药物纳入医保报销范围,但需要凭医生处方购买和使用。开封后的注射液必须在4小时内使用完毕,未使用的部分应当作医疗废弃物处理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氯化钾注射液属于严格管控的处方药物。肾功能不全、高钾血症患者绝对禁止使用。正在服用保钾利尿剂(如螺内酯)或ACEI类降压药(如卡托普利)的患者,使用前必须告知医生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前需要由专业医师评估风险效益比。
合理保存药物也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。未开封的氯化钾注射液应存放在25℃以下避光环境,避免儿童误触。如果发现药液出现浑浊、沉淀或颜色改变,即使还在保质期内也必须停止使用。冬季使用时若出现结晶,可在温水浴中缓慢溶解,经专业医护人员确认无变质后方可使用。
定期监测血钾浓度是治疗过程中的必要环节。医生通常会在开始补钾后每4-6小时检测一次电解质水平,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。对于需要长期补钾的患者,当血钾稳定在正常范围后,可能会改为口服补钾制剂维持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