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输液室,我们常能看到透明袋装的氯化钠注射液。这种看似简单的液体,其实在医疗救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作为0.9%浓度的生理盐水溶液,它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液相近,既能单独用于补液治疗,又能作为其他药物的稀释载体。
氯化钠注射液最常见的用途是纠正脱水状态。当患者因腹泻、呕吐或高热导致体液流失时,医生会通过静脉滴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。在手术过程中,它还能维持患者血容量和血压稳定。特别需要提醒的是,很多患者误以为"挂盐水"就能增强体质,其实健康人群盲目输注反而可能打乱体内电解质平衡。
正确使用氯化钠注射液需要遵循专业指导。临床上根据患者年龄、体重和病情决定输液量,成人常规用量为每天500-2000毫升。对于新生儿和心肾功能不全者,医护人员会严格控制输注速度。当用作药物溶剂时,必须确认药物与生理盐水的相容性。曾有患者自行将头孢类抗生素加入家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,导致严重过敏反应,这种行为存在极大安全隐患。
关于副作用,多数患者使用后无明显不适。但部分敏感人群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红肿、静脉炎或轻微寒战。长期大量输注可能导致钠离子超标,出现水肿、血压升高等症状。需要特别注意,开封后的氯化钠注射液必须4小时内使用完毕,否则可能滋生细菌引发感染。
说到价格问题,500毫升装氯化钠注射液在公立医院的价格通常在3-8元之间,不同生产厂家和包装材质会影响具体定价。该药品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,医保可报销。市面上个别私营诊所将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成"排毒营养液"高价销售,这种行为属于违规操作,患者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。
储存方面,未开封的氯化钠注射液需避光保存于25℃以下环境。家庭备用时切忌冷冻保存,结冰会导致玻璃瓶或塑料包装破损。如果发现溶液出现浑浊、沉淀或包装漏液,必须立即停止使用。对于需要居家护理的患者,医务人员会特别培训如何规范操作输液过程。